配资公司大全 转型难言成功,广汽传祺陷渠道与品牌双重困境
(原标题:转型难言成功配资公司大全,广汽传祺陷渠道与品牌双重困境)
编辑 | 虞尔湖
出品 | 潮起网「于见专栏」
作为广汽集团自主品牌的核心载体,广汽传祺自2010年推出首款车型以来,凭借传祺M8等明星产品在MPV市场建立了竞争优势。
然而,在新能源革命与市场格局重构的双重冲击下,这家曾经的“中国MPV专家”,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。作为广汽集团自主板块的“长子”,广汽传祺却在行业高歌猛进中陷入增长停滞的泥潭。
2024年数据显示,广汽传祺全年销量41.45万辆,同比仅微增2.0%,远低于自主品牌整体增速。在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%的行业背景下,传祺的新能源转型成效尚未显现,核心车型销量下滑、技术路线摇摆、品牌溢价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。
而随着新能源汽车赛道变得拥挤,各路造车新势力不断崛起,背靠传统车企的广汽传祺,也面临着来自品牌定位、市场竞争,以及内部经营管理等多方面挑战,未来如何破局也十分令人关注。
转型滞后,新能源与智能化的双重挤压
2025年,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计突破56%,插混车型占据半壁江山,但传祺的转型步伐却明显迟缓。据了解,尽管广汽传祺早在2015年便布局新能源,但核心产品如E8、E9、ES9等车型销量惨淡。
具体来看,根据广汽集团公布的官方数据,从2025年1月至4月,其单月销量连续四个月同比下滑。2025年4月,广汽传祺单月销量为24650辆,与去年同期相比,下滑幅度高达34.67%。再往前的3月,其销量32465台,环比虽有大涨,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微跌2.25%。
受单月销量下滑影响,2025年1-4月,广汽传祺累计销量降幅达到23.8%。这样的市场表现,对于曾经在广汽集团中表现还算亮眼的广汽传祺来说,可谓差强人意。
反观广汽集团内部,广汽埃安早在2023年,便以48万辆纯电销量登顶国内新势力,7年复合增长率120%,成为集团资源倾斜的“新宠”。
对比之下,广汽传祺在插混领域的技术投入与市场声量均显不足,可谓落寞无比。可以预见,随着埃安宣布2025年推出插混车型,传祺的“混动专家”定位更显尴尬,内部资源争夺加剧了集团内部的战略失衡。
与此同时,随着汽车行业的新能源化、智能化加速,广汽传祺的智能化代差也随之被拉大,技术护城河薄弱的短板也暴露无遗。
据了解,在L3级自动驾驶加速落地的2025年,传祺的智能化配置已落后于行业主流。其车型的L2+级辅助驾驶搭载率与行业相比,依然并无明显优势。
与此同时,广汽传祺的车机系统卡顿、智能交互功能单一等问题,也频遭用户诟病。
相比之下,比亚迪“天神之眼”系统、华为ADS 4.0等技术的快速迭代,使得传祺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弱化。
很显然,技术短板不仅影响产品溢价能力,更导致其在年轻消费群体中的品牌吸引力持续流失。而且,随着国内自主品牌的相继崛起,合资品牌的市场表现依然强势,广汽传祺也陷入了被左右夹击、市场份额遭蚕食的双重困境。
例如,从外部竞争来看,比亚迪凭借垂直整合能力,以DM-i超级混动技术垄断中端市场;而吉利、长安通过多品牌战略覆盖全价格带;与此同时,合资品牌如丰田、本田则加速插混车型本土化,以品牌力与技术成熟度抢夺份额。
而且,在市场定位方面,广汽传祺的10-15万元区间主力市场,目前已成为竞争红海,价格战导致单车利润大幅下降,而其以E9为代表,定价30万元以上高端化尝试,又因品牌力不足难以突破。
种种问题也导致了,转型滞后的广汽传祺,在市场博弈中十分被动,短期难以走出困局。
难以摆脱燃油车依赖,结构性矛盾突出
背靠广汽集团的广汽传祺,燃油车同样是其基本盘。不过,随着燃油车市场的萎缩,其转型阵痛也在加剧。据了解,传祺当前在售的10余款车型中,燃油车占比大半,其中,GS4、M8等经典车型为主要的营收贡献者。
然而,双积分政策与碳排放法规的收紧,使得燃油车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。2024年,传祺为清库存推出最高4万补贴+2万保值基金,虽短期刺激销量,却进一步拖累盈利能力。这种“以价换量”的策略难以为继,暴露出传祺在新能源产品矩阵上的结构性短板。
与此同时,其新能源产品线单薄,以及技术路线模糊,都让广汽传祺的新能源车型布局,呈现“多点开花却无爆款”的窘境。
例如,E系列MPV主打高端商务市场,但需求有限;影豹混动试图切入年轻群体,却因续航与智能配置不足未能复制燃油版热度。
而在技术路线上,传祺既未像比亚迪专注插混技术降本,也未如新势力押注纯电平台创新,导致其资源分散、产品竞争力不足。相比之下,吉利银河L7凭借增程式技术单月交付量十分可观,由此也凸显出广汽传祺在技术路线选择上的犹豫不决,战略摇摆。
值得注意的是,其质量口碑不佳,也在拖累其品牌溢价。尤其是历史遗留的质量问题,仍在侵蚀广汽传祺的品牌价值。
例如,GS4变速箱异响、车机黑屏等投诉长期位居投诉榜前列,据媒体报道,其GS4车型的投诉案例中,有一半都涉及变速箱故障。此外,异响和顿挫两大问题,占据了高达80%的比例,剩余的20%则主要集中于漏油现象。
据了解,在车质网、黑猫投诉等平台,其相关投诉量远超行业平均水平。尽管传祺通过售后政策部分缓解用户不满,但负面口碑导致其品牌溢价能力下滑,潜在客户群体老龄化趋势也十分明显。
渠道乏力与品牌老化,传祺的双重困境
据了解,广汽传祺现有的经销商中,具备新能源独立展厅的仅为少数。而且,其销售团队缺乏电动车专业知识,售后服务响应速度慢。
相比之下,比亚迪通过“海洋网”“王朝网”细分渠道,而埃安以直营模式强化用户体验,均实现渠道效率提升。对比之下,广汽传祺的渠道改革,仍停留在“燃油车思维”,尚未能构建与新能源用户需求匹配的服务体系。由此给广汽传祺拓展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,也不言而喻。
而且,在社交媒体时代,广汽传祺的营销活动仍以传统广告为主,缺乏蔚来NIO Day、小鹏科技日等事件营销的破圈效应。
以其主打年轻化的影豹系列为例,该款车型因智能化配置不足与竞品挤压,未能持续吸引Z世代用户。2021年,广汽传祺影豹以“平民轿跑”姿态横空出世,凭借激进的运动设计、高配参与以及“6.95秒破百”的营销话术,一度月销破万,甚至超越竞品成为市场焦点。然而,短短几年时间,其销量断崖式下滑至每月不足1000辆,沦为市场边缘车型 。
据分析,广汽传祺的爆款车型跌落神坛,与其品牌形象老化关系密切,这些因素都使其在新能源市场中,难以与“科技”“高端”标签绑定,也进一步削弱了其市场竞争力。
此外,广汽集团的资源整合在给广汽传祺带来机遇的同时,也带来不少挑战与风险。例如,2025年初,广汽集团启动营销体系改革,合并传祺、埃安、昊铂三大品牌营销本部,试图通过资源整合降本增效。
业内人士认为,虽然此举或有助于减少内耗,传祺主打性价比、昊铂瞄准高端,定位不尽相同。因此,集团内部如何平衡不同品牌的定位,以及如何进行资源分配,都将是难题。
可以预见,如果整合仅停留在组织架构层面,而未触及产品研发与用户运营的深层协同,恐将难以扭转市场颓势。
值得注意的是,目前的新能源汽车赛道,早已是品牌琳琅满目,可谓高手如云。而广汽传祺的挑战在于,其如何重构技术、产品与用户价值三角,从而凸显其差异化的市场竞争力。
据观察,广汽传祺也试图通过技术突破,不断聚焦插混与智能化。
例如,通过与华为、地平线等企业合作,补齐其智能驾驶短板。此前,广汽传祺方面透露其多款向往系列车型,将陆续搭载华为的乾崑智驾功能。同时,广汽传祺与华为将在1 Concept的量产车上实现L3级自动驾驶。
只是,广汽传祺向新能源渗透步伐缓慢,加上一些智能驾驶事故的频繁出现,引发人们对于自动驾驶安全性等的担忧,让以广汽传祺为代表的传统车企,进行智能化转型任重而道远。
结语
业内人士的普遍共识是,2025年是中国汽车产业“价值战”取代“价格战”的关键年。而对广汽传祺而言,或许唯有打破对燃油车的路径依赖,以技术革新重塑产品力,以用户思维重构品牌力,方能在新能源下半场扭转局面。
期待背靠大树的广汽传祺,能够通过其转型突围,扭转当前的不利局势,真正创造传统车企成功转型的不朽传奇。
配资公司大全
易倍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私募配资网 美国务卿与以色列总理通话 讨论加沙局势
- 下一篇:没有了